近期台灣有許多銀行推出新的區塊鏈應用,讓學生使用「區塊鏈支付」在大學校園的店家內購買餐點。​然而不是所有的支付痛點,都適合用區塊鏈來解決。

這篇文章討論銀行在校園內開設區塊鏈支付,只是噱頭?還是真能達到效果?消費者無感的校園區塊鏈支付,學生餐廳目前有多種行動支付方式,大學校園以街口支付、台灣 Pay 在校園內的廝殺。現在區塊鏈也加入這場戰局了。

據中國時報報導:本國銀行包括玉山、富邦、永豐分別選擇台大、政大等大學為場域,台北富邦銀行昨(13)日表示,該行區塊鏈支付技術進入商業運作階段,初期合作對象是政大校內商家,下階段將以同心圓方式擴及政大周邊商圈。

用區塊鏈支付和用區塊鏈轉帳,只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說法。

大家最熟悉的比特幣區塊鏈(Bitcoin)就是一套沒有銀行的轉帳系統。差別在於銀行轉的是新台幣,而比特幣區塊鏈轉的是比特幣(BTC)而已。所以,純粹就轉帳這個功能來說,銀行轉帳、比特幣區塊鏈轉帳兩者的業務相互重疊,但是兩者各有所長。新台幣轉帳的優勢是國內的到帳速度快,而且新台幣的價值穩定。比特幣轉帳的優勢是跨國匯款的到帳速度快,更精準的說法是「交易即清算」(payment is settlement),而且手續費較低。交易、清算在跨國匯款的流程上,是兩個相差好幾天的不同步驟。前者是匯款人去銀行辦理完匯款手續,後者是國外的收款人實際收到錢。這和在國內之間轉帳,對方可以馬上收到錢的情況,很不一樣。簡單來說,目前銀行、區塊鏈兩種轉帳服務,根據不同的使用情境彼此分庭抗禮。國內轉帳用銀行更方便,跨境轉帳用區塊鏈效率更高。那有什麼辦法可以結合兩者的長處嗎?這是銀行、區塊鏈公司投入大量資源在研究的主題,而且各自都想要跨到對方那邊。銀行要解決交易到清算的時程太冗長的問題,區塊鏈公司要解決密碼貨幣價格不穩定的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價格穩定幣(stable coin)的概念,今天就不重複解釋。另一方面,銀行間其實早就在想辦法縮短交易到清算之間的時程。例如我們之前介紹 Ripple 和瑞波幣的時候,就討論過 SWIFT 掌控了全球的跨境轉帳業務,以及他們近期推出的當天到帳服務 GPII,希望在一天之內完成跨國銀行間的交易、清算。 交易即清算恰好就是區塊鏈技術的最大特色。所以,銀行當然有很大的誘因投入資源研究區塊鏈。

銀行所謂的區塊鏈:私有區塊鏈

我們之前提過,「區塊鏈」其實是後來才從比特幣獨立出來的概念。換句話說,幣、鏈可以分開來看。銀行當然不願意放棄新台「幣」的優勢,因此銀行肯定不會發行一種新的密碼貨幣來自找麻煩。所以,在金融領域最常見的區塊鏈應用,是讓消費者使用新台幣支付之後,背後的清算、記帳機制才使用區塊「鏈」技術來完成。使用哪種區塊鏈技術呢?無論是比特幣區塊鏈還是以太坊,目前這類型的公共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的交易速度都太慢了,而且也存在交易隱私性的問題。所以,銀行採用的是私有區塊鏈(private blockchain)作為交易背後的清算機制。
我之前就用 Facebook 的公開社團、私密社團的加入機制以及貼文審核方式,來比喻公共區塊鏈以及私有區塊鏈的差異。公共區塊鏈的最大特色,是開放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記帳(挖礦)。相對的,每個人都可以記帳的壞處是必須設計一套防堵機制,來避免作惡的人作假帳。因此,比特幣區塊鏈、以太坊目前都是採取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這套機制,讓企圖作惡的人必須耗費一般人無法取得的運算資源,以及大量的時間才能得逞。雖然工作量證明可以確保區塊鏈的安全,但也拖慢了運作效率。例如比特幣區塊鏈平均每秒只能處理不到 10 筆交易,相對於 Paypal 的數百筆、VISA 的數千筆少很多。所以,私有區塊鏈就直接捨棄對所有人開放的特色,要求私有區塊鏈的參與者,都得事先經過篩選、審核。這樣的好處是,只開放給值得信任的參與者加入,就可以不需要消耗資源、時間來阻止作惡的人,也就代表私有區塊鏈的運作效率會高得多。另外,私有區塊鏈還可以為每個參與者設定查閱的權限,相對於把交易完全公開在網路上的公共區塊鏈來說,更能確保使用者的交易隱私。總結來說,銀行也想擁有區塊鏈「交易即清算」的特色,但不想妥協於效率、隱私性的限制。所以選擇私有區塊鏈作為交易背後的清算機制。接著,我們就可以來看最近各家銀行將私有區塊鏈應用在哪些地方。其中,台北富邦銀行在政大校園的「區塊鏈支付」引起最多人討論。

據iThome 報導富邦在校園的區塊鏈支付:為了解決政大師生中午用餐高峰期,大排長龍的情況,區塊鏈支付讓政大師生免用現金結帳,只要使用富邦行動銀行 App 裡的「Lucky Pay」掃描合作商家的 QR Code 之後即可消費 ... 不過,此區塊鏈支付的服務,前提是要擁有台北富邦銀行的帳戶,並登入富邦行動銀行 App 才能使用。

我們在上一段先說了幣、鏈可以分開來看,現在你就很容易理解報導所謂的「區塊鏈支付」,是使用區塊鏈技術完成支付後的清算、記帳工作。因此,學生依然是用新台幣付款,而不是用比特幣或以太幣。既然「區塊鏈支付」不是幣的應用,那就跟消費者無關。消費者感受不到 Lucky Pay 的背後,是使用區塊鏈技術完成清算、記帳,大家只會覺得這就是富邦銀行的「行動支付」。所以,報導內說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加速結帳,進而解決午餐時間的排隊問題。他比較的對象是需要找零的現金支付。但相較於街口支付或 LINE Pay,富邦的 Lucky Pay 並不會讓結帳更快,區塊鏈也沒有那麼神,別被他弄錯方向了。真正能感受到區塊鏈支付有點不同的,不是消費者而是商家,但是差異很雞肋。例如刷卡付款,錢必須要 7 天之後才會到帳。但是現在區塊鏈支付可以幾秒之後到帳,這是唯一的差異。商家真的會介意是 7 天到帳,還是幾秒之後到帳嗎?完全不介意。畢竟,原本的現金付款就已經是馬上收到錢了。使用區塊鏈支付,只是希望藉由噱頭來吸引更多學生消費,否則新增一種支付方式,反而增加商家做帳的複雜性。所以,富邦在區塊鏈領域繞了一大圈,最後挑的區塊鏈應用情境,方便性卻完全比不過最原始的現金支付。我認為這是一套消費者無感,而又增加商家困擾的區塊鏈應用。最後,除了挑選的應用場景值得討論之外,另一個大家關注的焦點是區塊鏈支付的運作效率如何。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兩個不同的以太坊:台北富邦銀行 ... 基於 AMIS 帳聯網路科技發表的新算法「伊斯坦堡拜占庭」(Istanbul BFT),能大幅提升以太坊的訊息交換效率,將交易速度(按:是時間不是速度)降至 1 秒以內。

最受爭議的,是報導內所說的「以太坊」其實並不是我們所熟知公共區塊鏈的那個以太坊(Ethereum)。而是 AMIS 這間公司,將以太坊公開在網路上的程式碼拿來修改之後,自己建立的一套私有區塊鏈,只是報導也叫它以太坊罷了。這讓很多人混淆。簡單來說,台北富邦銀行用的是基於以太坊修改而成的私有區塊鏈。報導內沒有明確指出兩者根本性的差異或者記者不懂,所以就讓人誤以為現在交易速度已經提升這麼多了。其實不然,目前用公共區塊鏈的以太坊交易以太幣,快則幾分鐘,慢則幾小時。如同前段所說,這套私有區塊鏈的以太坊可以控管參與的人員是誰、權限有哪些,而且也修改了原本工作量證明的機制,變成另一套「伊斯坦堡拜占庭」的新機制。但兩種以太坊完全不一樣,只是名字相同而已。總結來看,區塊鏈的「交易即清算」特色,是銀行早就希望達成的目標,所以研究動機明確。只不過,現在富邦銀行挑選的校園支付情境,根本沒有複雜到需要使用區塊鏈,是殺雞用牛刀的作法,而且徒增彼此困擾。

 

本文出自"區塊勢"網站,作者許明恩著作的"消費者無感的校園區塊鏈支付"一文

https://blocktrend.today/

 

謝謝收看

 

arrow
arrow

    john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