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網路PTT的po文, [問卦] 台灣低薪持續,1990以後出生要怎麼混?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8771711.A.E0F.html

台灣低薪持續,1990以後出生要怎麼混?

要理解裡出了什麼狀況,為什麼會薪資這麼低,故事要從頭說起,文很長

人類文明國家的發展趨勢,是有進程的這個進程是:農業國家升級為工業國家,工業國家再升級為服務業國家

這牽扯到資本與各種要素的累積,順序不可能顛倒

要判定處於什麼進程,可以從農、工、服務所佔GDP的比重,來簡單的推估

觀察一般先進國家,不論國家大小服務的GDP比重,
大概都分別趨向一個近似值:

農業:低於10%
工業:20%~25%
服務業:70%左右

這裏首先要先定義清楚,世界上的產業只分成三大種,

第一是農業,或稱農林漁牧礦,是指從自然資源生產的產業

第二是工業,是指使用原料,製造出實體成品的產業,包括製造、營建、工程

第三是服務業,是指不生產實際產品、主要透過行為獲得報酬的行業包山包海,除了農工之外全都在內:

商業、運輸、金融、住宿、餐飲、文化、通訊、娛樂、軟體、醫療、教育、行政、軍隊

並不是如很多人普遍的誤解,認為服務業就是服務生的行業。

 台灣在1930年左右開始推動工業化,但隨後,在1945年後經歷了文明毀滅,前代建立的社會與產業基礎,全面性的瓦解。

毀滅的產業包括工業、金融服務、文化服務,日治的基礎夷平的一個不剩,重新開始如果從文明進程的觀點來切入的話,1945年後的事件本質上是農業國家的中國,在統治技術與人力資源上,完全無法治理已往工業社會轉型的台灣。

於是台灣從工業國家,退回到農業國家,開始了非常漫長的重建期之後花了很久,從1970年代開始,終於又成為了工業國家,然後慢慢完成了資本累積,到了1990年左右,服務業GDP超過50%,進入服務業國家。到了今天,服務業已經占GDP的70%,產業比例上已經具有已開發國家的雛形。然後,就遭遇了非常大的瓶頸:


以下是人均GDP的數字,1988年到2001年,

農業成長62.0%,
工業成長77.0%,
服務業成長89.2% <--- 服務業成長仍是領頭羊

但是,到了2002年到2015年

農業成長38.4%
工業成長98.9%
服務業成長17.4% <--- 只剩17.4%

如果只拉 2008-2015年馬政府時代期間來看,更慘

農業成長-2.7% (衰退)(水果不知賣去哪)
工業成長29.4%
服務業成長5.1% <--- 已經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成長了


只要企業的營收沒有繼續成長,薪資就不可能增加,這是天經地義

從數字來看,已經非常明顯,由於農業人口非常少,服務業的不振就是造成薪資停滯的最主要因素。


長期以來,所有沒落工業的失業人口,幾乎都是被服務業所吸納,供過於求。

工業的趨勢更是更多的自動化、無人化,以及大量夕陽工業面臨瓦解邊緣。

所以就業人數往服務業偏移的趨勢,大概是不會改變了!

這件事人人有份,擁有最大就業人數的服務業基層的薪資上不來,比價效應無限延伸後,所有產業,包括高端的薪資也會少Global Pay半截,人人逃不了。因此只要服務業不改革提振,薪資是永遠不會提升的。

服務業在台灣養著最大的就業人口,但是台灣最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原因有非常多:

(1) 台灣根本就沒有擺脫過工業(製造業)思維,完全不理解服務業是什麼以及服務業為什麼重要、服務業要怎麼玩、服務業要怎麼創新,縱使美國有著尖端的製造技術,但是Google是服務業,微軟是服務業,Apple App Store是服務業,Facebook是服務業,Amazon是服務業,可以讓矽谷不斷創新的金融創投風投是服務業,跨國會計律師事務所是服務業,ZARA和Uniqlo是服務業,日本五大綜合商社是服務業,日本動漫遊戲是服務業,好萊屋影視是服務業,香奈兒LV是服務業。

服務才是現代經濟龐大產值的發生根本,要不是智慧型手機上有那麼多無限應用的服務,智慧型手機才不會銷量這麼大PC時代軟體需求推動硬體更新亦是如此。世界以服務業作為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引擎,早就已經非常久了,就連現在火熱的 IOT(物聯網),都是在等待殺手級的應用服務業公司降臨,才會出現產值的爆發曲線。

但台灣好像很多人完全沒有進入狀況的樣子


我們的確需要保持先進製造的優勢,才能維持現狀,但更需要先進服務業,才能把國家往上一步提升,代工產業極限只能維持薪資現狀。

只要服務業沒有進化,薪資會永遠停滯(其實也需要先進農業??)


(2)服務業是極其講究創新、文化、人為因素的細膩產業,但

台灣的獨裁威權政治意識形態土壤,工業化反人性的高中前填鴨式教育,
完完全全都是創新與文化的妨礙,只適合培養無條件服從命令的工人

無條件服從命令就能賺錢,這個文明進程,台灣早就過了
你今天再會服從命令,都不可能提高生產力和產值,愈教條愈笨,生產力愈低

所以那些意識形態上的復古反動派、鄰國醉生夢死派,本身就是在妨礙台灣經濟
完全浪費大家時間:妨礙社會進步,就是妨礙經濟進步

先進國先進區域的生產力產值,誇張的已經1人打台灣10人,這已經不是爆肝就能彌補
你再怎麼自我壓榨,都不可能有別人的10倍時間


(3) 台灣服務業規模太小,因為社會與政治的落後,妨礙整併與改革

台灣服務業總共約93.5萬家,大型服務業不到3,000家,其他都是中小企業
美國與日本平均每家企業有15人與8.6人,台灣只有4.2人。

服務業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產生資源上的餘裕,根本不可能有技術進步的空間


比如資料分析和品牌行銷,只有7-11這種企業能做,路邊雜貨店是要怎麼投資。

肩負前瞻投資、去化資金重大任務的金融服務業落後,也脫不了很大的關係
原因是金融法規落後保守,以及社會氣氛不利於金融改革


但社會氣氛變得反整併反改革,真的也不能怪民眾

國泰併世華扁家有收賄嫌疑,富邦併北銀有估值過低的賤賣嫌疑
唯一沒事又溢價的台新併彰銀,竟然還被邱毅和金融幫為了保護勢力範圍惡搞弄掉

政治的落後,把改革弄得亂七八糟,最後民間當然會厭惡反彈,大家一灘死水


農漁會也早就成為非常腐敗、任意放貸、風險極高又毫無效率的裙帶金融
但農漁會金融改革,全天下只有一個叫陳水扁的敢動

改到一半也是因為恩庇侍從結構,操縱農漁民恐懼動員,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能夠刺激改革運輸業計程車的 Uber-----今天不提了。


服務業的整併和改革,一直都遭遇很大的阻礙,但服務業如果永遠是中小企業帶頭
,就會像蝶戀花那樣,只懂得進行低利商業模式,薪資也會永遠停滯

 


原因講了那麼多,回到原題,7年級8年級(80後、90後)究竟如何擺脫低薪

不外乎很多老梗,困難的事情解法其實都很簡單,簡單的事情非常困難做到


(1)重視時間大於金錢,保護僅有的資源在自我投資

絕對不要把人生用工作和雜事填滿,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體驗

去取得能創造產值的技能,不管是於個人或社會整體,這都是唯一的策略


(2)台灣的未來繫於年輕世代能不能振作,青年世代的企業家精神能不能「覺醒」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台灣的老人、老世代,是絕對不可能有創新的。

第一、老人昧於工業時代的巨大成功,被自己曾經的輝煌徹底洗腦,極難擺脫本位主義。
第二、老人吸收新資訊、操作新工具的速度,絕對不可能比年輕人快。

這些都是生理的必然極限

必須要鼓勵失敗,排斥酸民文化,重振企業家精神老人成天嘴砲年輕人不努力不爭氣,那其實就是酸民文化,不知不覺由上而下的全面瀰漫,這種氣氛絕對要打壓


服務業創新是台灣無資本年輕人唯一的出路(記得我們文章一開始關於服務業的定義)不管是白手起家的創業,或事業內新觀念的改革,都必須倚靠年輕人覺醒!

曾經以為不可能誕生的公民政治意識都覺醒了,若企業家精神能夠全面性的重新覺醒台灣才能迎來新的盛世!

台灣也需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無數失敗事業、前衛專案的屍山血海上,不斷嘗試失敗,鋪出全新的道路,90後的人若想要生存,沒有其他方式!

 

感想:閱此篇勝讀百卷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經濟
    全站熱搜

    john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