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市面上的音響產品通常末端消費者經過比價與砍價後會以定價的8~8.5折購入,但網紅與黑店會用裝潢界慣用的服務整包方式以定價出售。

計算利潤後反推,實際的成本如下:

  經銷商以6~7折進貨,代理商3~4折從原廠採購進口,報關的稅務是以[出廠價]為基礎,甚至可用電子零件來申報會更低。所以有些高價冷門品牌都由代理商兼經銷商以爭取更多利潤與議價空間。廠家則以1折以下做為製造與管理成本。其餘投資於行銷與媒體公關、廣告。大知名品牌持續投入的廣告資金只會多更多,所以收錢護航的好評自然多更多,爾後代理商若滯銷會以2~3折整批倒給二手店換取現金流。而2手店家則通常再以4~4.5折做零售,以前知名的通路商就是這樣幹的。

這就是台灣與各地進口音響多年來的販售法則與內幕。

  那些以外國定價來對照,並護航說台灣比外國定價更高昂個20~30%是合理的人不是沒做過生意,要不就是一廂情願的收錢媒體、寫手與不知情的傻瓜。

  主要問題是在消費者身上。台灣很多消費都趨向理性。唯獨音響,還停留在追求名牌、炫耀的奢侈品的消費模式。用廣告洗腦有用,才有人投入。舉例以B&W 804 D4,台灣定價69萬,外國:USD$1.25萬。價差近一倍。炒作有用,才有人要炒。但不只在音響界,任何高單價的名牌手錶、名牌包包也是如此。

謝謝收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john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