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源廠為了提升高階電源的電氣性能,為了降低輸出紋波電壓、壓低動態負載跳變時產生的電壓尖刺波以及吸引玩家購買,都會往CPU、PCIE等走12V的模組線上加一顆小電容,規格從470到2200μF/16V,然後套上熱縮管包覆起來。扁平線目前沒有帶線端電容,只有編制網線材方便藏匿這顆小電容較多。
安鈦克從TPQ系列開始就應用這技術,擁有PowerCache電力緩存的商標。海盜船、海韻、振華、EVGA等廠商也紛紛採用類似“線端電容”線材,專利應握在其中某一家電源廠手中,但目前為止互相還沒有官司。
線端電容有提升性能的作用,但電容的規格決定了它能應對的一部分頻率,在安鈦克TPQ1200推出的時候12V輸出線路都加了日本化工KZE 2200μF/16V電容,手指那麼粗,累計8顆左右,可以降低約一半的紋波電壓。
然而對當今的高階電源而言,實測下來效益只是錦上添花,比如海韻PRIME 鈦金650W是否有線端電容都在20mV,看不出明顯差別,沒有決定性作用。隨著時間過去,電容老化,ESR增大,效益會隨之降低。帶動態負載方面,目前為止能拿來做對比測試的有限,僅有幾十mV的Vp-p差異。
隨性能小幅提升,線端電容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Intel對12V用電的電容負載有3300μF限制規定,超出規格的電容,12V的Rise time可能會過長反而會開機困難。電容儲存了能量在關機時也會有一個放電過程,可能會影響到板卡。過大的電容可能會影響再重開機時間的間隔。另外存在極小的機率,生產過程對電容極性裝反,導致電容炸毀。
至於什麼解決板卡嘯叫,大部分都屬於板卡上電感問題,加線端電容幾乎不能解決。訂做模組線的時候可以忽略了這顆電容。
來源
謝謝收看
留言列表